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5篇论文(2篇)

77文秘网 发表于2024-09-02 16:00:05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为了降低灾害的风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进行的综合性工作,它包括灾害预测、预警、应急响应、灾后恢复等一系列工作。本文将围绕应急管理工作展开讨论,分析其必要性和发展趋势,并探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一、应急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人类的生存环境充满着各种不确定的因素,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突发事件时常发生,如果不能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产生不可遏制的社会后果。应急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就变得非常重要。

  1、提高人们对灾害的认知程度

  要想善于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必须先了解突发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影响,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和应急意识,减少因自身对灾害风险认知不足、缺乏预测和警示等而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2、全面评估灾害的危害性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不仅需要考虑到人员的安全问题,还需要考虑到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要对灾害进行全面评估,确定灾害的危害性,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灾害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3、加强应急资源的配置

  应急管理工作还需要合理配置应急资源,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效率。在灾难中,时间就是生命,如果能及时配置和利用应急资源,将对减轻灾害损失起到重要作用。

  4、提高灾区的灾后恢复能力

  应急管理工作对灾后恢复也有重要影响,要想让灾后恢复能力得到提高,需要及时开展妥善的应急管理工作,为灾区提供必要的救助和协调工作,促进灾后恢复工作的进行。

  二、应急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应急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预测、预警、信息技术、协作机制、消防安全等方面。

  1、预测和预警技术的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预测和预警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各类仪器设备、监测系统和数据分析等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灾害预测和预警系统中,大大提高了应急管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2、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如移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应急管理系统正在逐步的实现。

  3、规范化协作机制的形成

  规范化的协作机制是保障应急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群众应急服务参与者需要在责任、行动和信息共享方面构建有机的关系,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协同合作、既定职责、协调有序、高效快捷地开展应急工作。

  4、消防安全领域的加强和提高

  消防安全作为应急管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场景涵盖建筑、车辆、物资等范畴。随着对消防安全和防火工作的不断加强和提高,消防安全领域的研发和创新,将成为应急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方向。

  三、如何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要想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联合演练和应急预案制定

  联合演练能够帮助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加强技能和经验的积累,同时也能够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适应性。

  2、深入挖掘大数据的应用价值

  大数据的应用可以为应急管理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同时也能够为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提供预警、调度、指挥等方面的技术支持,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

  3、建立完善信息互通机制

  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需要进行信息互通和共享。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为各级应急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群众应急服务参与者实现信息快速共享和灾难信息实时交流提供保障。

  4、加大消防安全和防火技术的研发

  加强消防安全和防火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可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同时可以提高应急管理事故中人员的安全性,减少损失。

  应急管理工作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各方面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技术,同时,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较长的时间投入和努力才能不断提升应急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保障人民的安全和生命财产。

篇二: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

  

  应急管理工作相关的论文范文(2)应急管理论文篇三:试谈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

  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警对策系统2部分组成。其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由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组成

  预警的目标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的监测与评价,警示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特征:1)快速性2)准确性3)公开性4)完备性5)连贯性。

  预警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

  构建预警机制需要遵循及时、全面、高效、引导的原则。

  预警管理体系的要素:1)外部环境预警系统(自然环境突变预警、政策法规变化预警、技术变化预警)。2)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质量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3)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事故预警系统(综合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如系统安全理论、安全生产管理原理:如预防原理,以事故预防和控制为目的,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过程中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给出安全风险预警级别)。

  预警系统:建立预警机制的基础,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信息网、中央处理系统、信息判断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监测是预警系统的硬件部分。

  预警评价指标的构建应遵循的原则:灵敏性、科学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引导性、预见性。

  预警方法有指标预警、因素预警、综合预警、误警与漏警。

  预警信号采用国际通用颜色表示不同的安全状况,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是: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分别代表安全、一般、严重、特别严重四种级别(Ⅳ、Ⅲ、Ⅱ、Ⅰ)。

  预警分析与预控对策关系:预警分析的活动内容主要是对系统隐

  患的辨识,预控对策的活动内容是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治理的管理活动,两者相辅相成。预警分析预警分析完成监测、识别、诊断、评价四个过程与预控对策的三个环节,是明确的时间顺序关系和逻辑顺序关系,而这缺一不可。

  一个完整的安全生产预警系统由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构成。

  预警对策一般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事故管理3个活动阶段,组织准备是预控对策工作的前奏。日常监控是预控对策主体,事故管理是日常监控活动的拓展。

  日常监控是对预警分析所确定的主要事故征兆进行特别监控与控制的管理活动。危机管理活动是特殊情况下对日常监控活动的一种扩展。日常监控和危机管理工作都要一组织准备活动为前提,而组织准备活动不仅是联接预警分析与预警对策活动的环节,也为整个事故预警管理系统提供组织运行规范。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疏散或采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的其他人员。

  2)迅速控制事态,对事故造成的危害检测、检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和危害程度。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

  1)不确定性和突发性2)应急活动的复杂性3)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放大。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4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按照各类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4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

  2007年11月1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事故应急管理过程(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预防:a、事故预防,安全本质b、假定事故必然发生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预防措施,达到降低或减缓事故影响或后果的严重程度,2)准备:应急体系建立、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落实、预案编制、应急队伍建设、应急设备与物资的准备和维护、预案的演练、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3)响应:报警与通报、人员的紧急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信息收集、应急决策和外部求援。4)恢复:损失评估、原因调查、清理废墟等。

  应急救援体系:组织体系(管理机构、功能部门、应急指挥、救援队伍)。运作机制(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和公众动员)。法制基础(4个层次:法律法规紧急状态法、政府规章如应急管理条例、政府法令规定等、标准或管理办法)。应急保障系统(信息通信、物质装备、人力资源、经费财务)4部分构成。

  应急救援活动一般划分为:应急准备、初级反应、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4个阶段。

  响应级别:1)一级紧急情况:必须利用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的紧急情况,或者需要各个部门同外部机构联合处理的各种紧急情况。2)二级紧急情况:需要两个或更多个部门响应的紧急情况。3)三级紧急情况:能被一个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1)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2)应急启动。3)救援行动。4)应急恢复。5)应急结束。

  现场指挥系统的组织结构:1)事故指挥官。2)行动部:负责所有主要的应急行动,所有的战术行动都依据事故行动计划来完成3)策划部:负责收集、评价、分析及发布事故相关的战术信息,准备和起草行动计划,并对有关信息进行归档。4)后勤部:负责为事故的应急响应提供设备、设施、物资、人员、运输、服务。5)资金/行政部:所有事故费用的评估。

  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1)综合预案:从整体上阚述预案的方针、政策、应急组织及相应结构。2)专项预案:具体的特定的。3)现场处置方案:如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单项预案),共三个层次。

  应急预案基本结构:综合预案=基本预案+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

  险管理、标准操作程序、支持附件。

  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预案、程序、指导书、记录等,一个4级文件体系。

  应急预案的编制:1)成立工作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2)搜集资料。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4)应急能力评估。5)应急预案编写。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本单位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评上级或安全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完整的应急预案6个要素:

  1.应急预案概况:首先要有明确的原则和方针来作为指导应急救援工作的纲领。

  2.事故预防:对潜在事故、可能的次生与衍生事故进行分析采取预防和控制。

  1)危险分析:包括危险识别、脆弱分析和风险分析

  2)资源分析:1.各种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分布。2.各种重要应急设备、物质的准备情况。3.上级救援机构或周边可用的应急资源。

  3)法律法规要求:是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3.准备程序:说明应急行动前所需采取的准备工作。

  1)机构与职责。2)应急资源。3)教育、培训与演习。4)互助协议

  4.应急程序

  1).接警与通知。2)指挥与控制。3)警报与紧急公告。4)通信。5)事态检测与评估。6)警戒与治安。7)人群疏散与安置: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也是最彻底的应急响应。8)医疗与卫生。9)公共关系。10)应急人员安全:包括安全预防措施、个体防护设备、现场安全监测。明确撤离应急人员的条件和程序。11)抢险与救援。12)危险物质控制。

  5.现场恢复:事故控制后进行短期恢复从应急过程来讲意味着应急救援工作的结束,进入到另一个工作阶段,恢复到基本稳定的状态。主要内容包括:宣布应急结束的程序、撤离和交接程序、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现场清理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

  6.预案管理和审评改进。

  应急预案演练: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全面演练。

  应急演练参与人员: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观摩人员。

  演练的结果评价:不足项、整改项、改进项。

  应急演练结束后一个月内组织评估报告。演练领导小组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或其上级单位的负责人担任。

  一次完整的应急演练活动要包括计划、准备、实施、评估和总结、改进。

  评估人员主要是观察演练的进程、记录、访谈、要求提供文字材料

  策划人员主要编制评估计划,列出评估的演练目标和评估准则。

推荐访问: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 应急 管理工作 建议